该如何写短篇小说?
首先,要把小说的框架构思好,就是你要有事可写,把你要写的小说的故事情节(哪些是需要浓墨重彩的,哪些是需要一笔带过的)大体罗列一下.
其次,要把故事布局好,哪里需要画龙点睛,哪里需要平铺直叙要构思好.
最后就是,写的时候注意语言,描绘景物的地方要语言优美,描写人物的地方,要注意人物特色(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等),要注意部分,也要注意整体.
总之,就是你先要挑选一个好的故事,好的题材,构思好才能有事可写,那样你会觉得2000字的小说刚刚好能写完一个故事,或者还不够写完一个故事.
事例吗?如果要求真实感人,如果你觉得你虚构的不够真实感人,就好好回忆一下身边最好的朋友们,最好不只一个,那样才会有很多事可写,小说内容不会空洞.但可以分清主次,用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多想几个你们一起发生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可以感染人的事例就可以着手写了.
一己之见,仅作参考.
短篇小说怎么写
写作短篇小说,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从特定的生活感受出发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被某些事件、某些人物打动了,觉得这些感触,能够写成一篇短篇小说,于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比较完整的情节.
写作中,常见的提炼情节的方法有:
(一)依据主干、充实血肉
作者在生活中发现某一事件,这事件比较完整,又有一定意义.作者对这样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动,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来充实、丰富这一事件.如王蒙谈到《说客盈门》时,曾指出,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就是听来的,"为了解雇一个工人,或是为了处分一个工人,在短短几天内就有二百多人来当说客",作者写作时,只把说客的人数改为199个,故事梗概并没有作什么改动,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这个故事情节充实,103,使它灌注血肉.
(二)改头换面、更置关键
作者在生活中见到或听到某个故事,觉得这故事很有意思,但某个具体环节还不够理想,于是把这个故事稍加改动.如果戈理《外套》的创作.有一次,果戈理和一些朋友闲谈,听到一个笑话,一个穷苦的小官吏,酷爱打鸟,他节衣缩食,积蓄二百个卢布,买了一支很好的163.可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猎时,163被芦苇挡入了水里.小官吏十分痛心,回家便病倒在床,再也爬不起,后来幸亏同僚们凑钱买了一枝163送给他,才算救了他一命.果戈理后来写《外套》,利用这个笑话,把163改为外套这一生活必需品,将芦苇把枪挡入水中改为行劫,将小官吏的命运改为一个悲剧,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真实、更典型、更具思想意义.
(三)移花接木、揉和综合
作者将听到或见到的许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物、事件,通过加工、改造,将它们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如短篇小说《卖驴》:孙三老汉误入火葬场,这不吉祥的兆头与他怕政策变化的疑惑一拍即合.他决定把毛驴卖掉,不想到市场后,遇到老兽医老尚,他不但用"神鬼鞭"给孙三老汉治好了驴的病,也给孙三老汉治好了头脑中的病,终于决定不卖驴了.据作者介绍,这个故事是两个生活素材综合而成的.一个是八、九年前,在闲聊中听到一个故事,说某地一个老汉在拉脚回来的路上,因困倦在平板车上睡着了,毛驴拉着他往回走,半路上恰遇一辆驴车拉死人去火化,拉老汉的毛驴也一路尾随入了火葬场.老汉惊醒后十分气恼,把毛驴暴打了一顿.当他重新收拾缰脱准备回家时,不提防被惊惧的毛驴一脚踢在前额上,当场死去,结果真的被火化了.另一个生活素材,是作者蹲点时得来的.他认识了一位老兽医,这位老兽医出身富农,解放前家里养过不少骡马.牲畜病了,他喜欢细细观察,向懂行的人请教,然后自己摸索治疗,久而久之,积累了许多医术.解放后,他专门行医
,以后在公社兽医站任站长,颇有名望,性格也很开朗.他的医术有许多独到之处,治牲畜脱胯即是一例,他既不用针药,也不用推拿,而是站在斜对面突然一鞭,使牲畜重心后压,借助本身的力量使胯骨自行复位.这两个故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作者将两个故事加以改造、综合,便形成了小说的情节.
(四)依据情感,连缀片断
作者在生活,积累了许多生动的细节,片断;但这些细节、片断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这时,作者往往通过自己思想、感情的线索,将它联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是这样写的.从小说的局部看,一个一个片断好像是不连贯的、分散的,但总起来看,又有着整体感.据作者介绍,他写这篇小说时,没有着意去编故事,而是依据情感,让细节一个一个从心里74来.
(五)依据因果,环环推导
作者在生活中,获得某个片断、某个场面、某个细节,觉得很有意思,又觉得缺乏相对的独立性,还不够103.于是,依据这个片断本身提供的可能性、暗示性,规定性,回溯、铺垫它发展至今的过程,猜测它发展的结果.如高晓声写《陈奂生上城》,据他介绍,最初引起他创作动机的,是他本人住进了高级招待所看到高级招待所与农民暂时贫困的差别,住一晚就要花掉一个农民近十天的工资.他感到这太悬殊了,于是想让一个农民到高级招待所去住一晚,让他在沙发上、高级床上和地毯上尽情体验一番、表演一番、比较一番.于是他决定让"漏斗户主"陈奂生住进去.但是,陈奂生一般情况下是进不了城的,于是作者让他在政策开放以后进城卖油绳;卖油绳与高级招待所仍挂不起钩来,非要一个有地位的人介绍不可,于
是引出了吴书记;那么吴书记为什么会介绍陈奂生住高级宾馆呢?这里一定有特殊原因,于是设法让陈奂生生病;而且这场病必须来势重,好得快,所以就安排他患重感冒.陈奂生为什么会患重感冒呢?因为他没有买帽子.陈奂生住进了高级招待所,吴书记又急于去开会,于是,陈奂生就能够单纯在招待所并且有充裕的时间去体验"高级"生活了.从作者构思的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因果推导法.
(六)依据性格,推导揣测
作者心中有比较成熟的人物形象,构思中将这个人物放在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中,依据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推测猜想人物会怎么做、做什么,从而构思出作品的情节.如契诃夫的《小官员之死》,写的是一个小官员在看戏时,不小心给前排座位上将军的脖子上溅了点喷嚏沫,他为此胆颤心惊,一再向将军道歉,最后竟为此事被吓死.这篇小说的情节,就完全依据人物的性格推导出来的.换一个人物,如果是张飞或李逵,定会把将军吓死;换了阿Q,恐怕挨了将军一顿呵斥后,他会在里暗骂"儿子打老子",而且寻解脱.可是,在19世纪充满奴性的俄罗斯社会里生长出来的小官吏,他的命运,不仅是怕,赔情,而且是死.小说情节的发展,安全是人物性格发展的结果.一般说来,依据人物性格推导,与依据因果推导是有区别的.我们平时说的因果推导,指的是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到原因的比较明显、直接的因果链条,它往往是单纯的、单线的,由一定原因,往往能推导出明确的结果,这里面并不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原因与变化.而人的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体,始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往往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瞬息万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与程序,比起单纯的因果逻辑更具有人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无论用何种方法提炼、编织情节,都应该处理好人物与情节的关系.通常的教科书,把情节定义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其实又对又不对.倘若"事缘人起","事以显人",情节自然也就成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倘若编置情节时,见事不见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趣味性、191性上,也就陷入了"为情节而情节"的恶障,很难成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很难登大雅之堂给人以深刻的美感.因此,好的情节,应该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二、要善于安排小说的结构
短篇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的语言艺术,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虽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会题材,但必须反映重大的社会意义.同时,它在结构安排上,也应见出匠心,一丝不苟.
安排短篇小说的结构,总的说来,头绪不能过繁,过程不能拉得太长,人物不能过多,铺述不宜过详,表达不宜和盘托出,215不能一个接一个.它应该凝练集中,以少显多.否则,极易写成压缩的中篇.短篇小说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下面几种:
(一)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结构线,小说的展开完全依据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事件的发生往往表现为一系列的因果链,承上起下,环环相扣,关系紧密.巧妙的作者,往往将情节搓拧、颠倒,使读者产生陌生感、惊奇感,但小说仍建筑在一个相当完整的故事结构上.情节结构的展开一般有开头、发展、215与结尾,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依据情节展开的线索,又可分为单线结构、双线结构、三线结构.单线结构往往是一人一事一线贯穿到底,情节单纯,其间间或有转折、曲折、升降等,但无论怎样地变化、反复,情节线索总是单一的.双线结构的特点是情节交叉或平行,前者如鲁迅的《药》,后者如《麦客》.《麦客》写父子俩一同去打短工,到了不同的人家,父亲在艰难的境遇中失掉自尊,偷手表被发现,内疚而归;儿子则被新生活搅起爱情、自由的渴望,最后就范于传统道德.作者把两个本来可以各自独立的故事交互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两个空间,两组人物、两组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不同的情感追求,构成双重现实内容.这种
结构,减弱了作者有头有尾讲述一个故事的封闭性,使小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具有现代人的时空感.短篇小说还有三条或三条以上情节线索的.有时候,作者将三条以上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有时,则将几条情节线交织平行推进,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如王安忆的《小院琐记》.一般说来,三条情节线索以上的结构,初学者不易把握.
情节结构是短篇小说最基本的一种结构方式,它的优点是行动、吸引人,符合一般人的审美习惯,但又有它的局限性:①以事件为结构中心,作者的注意力停留在故事情节本身的生动有趣上,处理不好,容易削弱人物的刻画.②人物性格的展开或作者感情的抒发,需要足够的空间,但情节结构重视事件的纵向连缀,不能给人物发展在横向展示方面以更大的地盘,更不允许脱离情节规定的具体时空规定,作者必须时时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并把它推进,这样就限制了作者创作的才华.③为了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作者往往不得不将许多代情节的过场戏塞进作品,这样的过场戏往往失去精彩,不利于人物的塑造.④情节结构将万花筒一般十分丰富的生活提炼为一个首尾完整的生活过程,让小说的一切因素都服从情节发展的因果链条,不能有丝毫的游离,这样做,很容易损失生活的真实性、丰富性,给人以编造、失真的感觉.以上这些局限,是安排情节结构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二)散文结构
有人觉得情节小说太显编造失真了,极力回避那种奇妙的、戏剧性情节,努力按生活的自然形态来描写生活,于是产生了一种散文似的小说.散文式的结构摒弃了那种由发端、发展而推向215,然后下降到解决的情节模式,它没有常见的紧张集中的情节,也不讲悬念、扣人心弦的戏剧效果,看来只是一些看似零碎的片断,仿佛与日常生活差不多,并不明显地表现"起"、"承"、"转"、"合".它像一棵树,枝枝桠桠向各个方向自然伸展,各有各的空间,时空关系的设置很散.但仔细体会,舒展自如中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很有点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如孙犁的《荷花淀》、汪曾琪的《受戒》、《大淖纪事》,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到网走去》,都属这类作品.
散文结构往往给人自然本色之美.但由于它有意放弃了戏剧性的情节,有意淡化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直接的、明显的因果关系,写作的难度也就大一些.它放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更需要写得深、写得美、写得可信,写得入情入理、津津有味,娓娓动听.它虽然写得开放、随意,但不能失之混乱、松散,要有一种整体的有机性.
(三)心理结构
心理结构又称"意识流结构"、"情绪结构"、"心态结构"、"心理分析结构",是现代小说一种新兴的结构方法.它不按事物的因果律和时空关系来安排结构.而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动的流程来组织材料,通过人物的回忆、联想、闪念、内心独白、幻觉、梦境等内心活动连缀生活片断.在这种结构里,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看不到了,内心秩序取代了事件秩序,心理时空代替了物理时空,生活场景、片断、细节将主要地通过人物心灵屏幕展现.而这种展现,有回漩、有倒流、有明暗、有跳跃,有时间的颠倒与空间的重叠,有时空的分解与重新组合.心理结构是心理小说所采用的主要结构方式,但又不同于心理小说.心理小说以人物心理为主要表现对象,而心理结构,有的侧重于人物心理表现,有的侧重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如王蒙的《春之声》与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同属心理结构,其表现的侧重点就有区别.
中国当代作家所采用的"心理结构",与西方现代派"意识流"作家所采用的"心理结构"技巧,也是有区别的.
从整体看,他们都以人物意识流动为小说的结构框架;现实场景的描写只是作为人物意识流动的支撑点;时序的颠倒与溶合、自由联想情节的跳跃式穿插、心理分析形式的意识独白等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法.但现代派作家强调人物意识流动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瞬息万变的,因此,他们笔下的意识流动是闪念性的,杂乱无章,互不关联,像散布的彩点隐隐约约地闪烁,画面感不强,读来晦涩难解.中国作家描写的意识流动,常常是回忆性的,情理性的,画面相对完整,无数心理片断的连缀往往构成完整的情节,反映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心理结构的优点是:①以心理流程来结构作品,让作品的一切从主人公的心灵屏幕上放映出来,摒弃了由叙述人叙事、评价、描写、议论的手法,具有了传统小说没有的新质.②心理结构不受客观时空限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同时铺叙、交错穿插,或放射扩展,加大了小说表现的容量.③以意识流动为结构框架,在场面与场面之间,人物动作与动作之间,可以略去那些容易使气氛沉闷拖泥带水的过渡描写,摆脱了追求故事情节表面连贯完整的某种束缚,取材灵活.有利于人物精神世界内心世界的揭示,可以相当充分地揭示人物心灵的真实.但心理结构的局限也是明显的.首先,依据心理流程结构作品,极易写得拖沓、琐屑、冗长、晦涩,往往要读者重新梳理、索解.另一方面,这类作品,人物想什么往往很细腻,做什么却不太清楚、清晰,使人物形象性格内向、模糊.采用心理结构,要特别注意克服这方面的毛病.
(四)蒙太奇结构
蒙太奇是从电影里学来的手法,它和情节结构有相似之处,往往有一定的情节线索,但表现情节的手法不同.它的情节,常常以画面感很强的"分镜头"似的片断,跳跃性的向前推进.片断与片断之间,干净利索地省掉了过程性的交代.同时,它往往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交错地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通过一组一组"镜头"的组接,显示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情节的连贯、推进.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省略繁琐的过程性交代,节奏明快,视觉形象感强,穿插自然,变而不乱.但要掌握这种结构,必须熟悉电影艺术才行.
(五)板块结构
结构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情节板块"构成.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作者描写一个人物或景物后,往往把它放置在一边,又去描写另一个人物或景物,各部分自成一统,有对相独立的情节内容,形成了独立的"情节板块"."板块"之间,一般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舍弃了过渡性的语句,好像把完全不相干的"板块"前言不搭后语地直接组合在一起了.但读完全篇,读者可以由作品内在的无形的思想线索,把各个"单元"的内容联接起来.如张石山的《互不关联的四个故事》.这种结构也突破了由叙述人讲述一个完整故事情节模式,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但处理不好,容易把篇幅拉得很长.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情节板块"之间的关系,既不要有直接的关联,又不要有内在的联系;同时,还要处理好"情节板块"的繁简,不能把它写成头绪繁多的中篇.
短篇小说结构多姿多彩,学写短篇小说,最好先从"横断式"和"纵向式"的情节结构入手.掌握了这两种基本形式,就有了进一步提高的基础.
请教一下短篇小说写法
短篇小说是整个文学殿堂里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本书分三大部分十三章,以大量的短篇小说为范例,概述了有关短篇小说写作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理论准备"分六章:短篇小说的界定和特征、主题的确定、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场景的设置、视角的选择,从理论上阐述短篇小说的特征和组成要素.首先,短篇小说应该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包括开篇、冲突、215和结局等因素,设置与人物性格相协调的场景,传达一个特定的主题,遵循始终一致的叙述视角,运用与人物性格相符的对话,通过简练精确的描写来展示人物、主题和冲突,运用富有想象的语言和文学手段,保持一贯的语气和情调,长度适当,并产生唯一的文学效果.
主题是小说要传达的主旨,也是短篇小说的灵魂,没有主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小说创作.短篇小说为读者提供阅读娱乐的同时,也激起读者的某些情感,传达某个主题.这一主题并不总是一个清楚表达出来的寓意,有时是寓于小说字里行间的对生活或人类本质的一种洞识.主题一般来源于作家生活中的具体经历,如周围的偶然事情,自身的困境或困扰着自己的社会问题.为了传达一个清晰的主题,短篇小说要避免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
小说创作的成败取决于人物的塑造,因为正是人物的行为传达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的塑造需要集中于刻画"圆形"人物,即主要人物.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三种:描写、行为和对话.具体地包括人物的身份、外部特征、所处环境、内心活动、行为方式、语言特征、他人对人物的反应等.当然,在人物刻画中性格特征的描写比外部特征的描写更重要.要想塑造出清晰的人物形象,作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各个方面,以\便塑造出始终如一、栩栩如生的人物.
情节是由于主要冲突而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展示部分、开场的偶发事件、渐渐激烈的行为、215、渐渐平缓的行为、结局等.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作家会在整个的时间安排中运用倒叙的手法,还会运用伏笔的手段造成一种悬念.场景在情节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作家在写作中往往让读者通过推理、暗示来了解场景,而不是用成段的描写来阐明场景.
短篇小说的叙述视角决定小说的主题,因此视角的选择至关重要.短篇小说的传统写作方法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视角又有三种不同的角度:第三人称、受限的第三人称和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受限第三人称视角的叙述者不是小说的组成部分,不能了解任何人物的思想.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视角几乎总是作者就是叙述者的视角,作者知晓一切,目睹一切,也了解一切.无论采用哪种视角,小说的叙述视角必须保持一以贯之,前后一致.
第二部分"形诸笔端"共五章,主要论述了对话的写作、描写的运用和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首先,对话是短篇小说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人物的刻画,而且人物在采用对话表达观点或讲述故事时也推进了冲突的发展.对话可以是人物相互之间的谈话,也可以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即内心的独白.要想写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对话,就必须用心去聆听,留心观察;再者,描写是短篇小说中经常使用的文学手法,159真的描写依赖于五官感觉,也是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的前提.描写是支撑短篇小说语气情调的细节,为了使描写生动形象,有些作家会大量使用修辞格.描写中要使用适合题材的词汇,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避免导致词藻华丽或过多修饰语,句子结构要变化多样.总之,描写要干净利落,简洁有力,直截了当,运用展示的方式;第三,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要求之一是写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开头,使读者很快融入小说之中,也能迅速抓住编辑的注意力.短篇小说的开头可以考虑三种可能的方式:运用对话揭示人物和场景,并引入初始冲突;让主要人物开始实施行为,进而引向初始冲突;确定场景,提供足够的细节以营造出气氛.小说的结尾应该完成小说的情节构思,展示主要人物由于冲突而经历的任何变化,并使读者获得阅读上的满足.结束一篇短篇小说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简单地消解冲突、向读者稍作透露、提供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第二部分还以短篇小说《土豆》为范例,分析了短篇小说的全部基本要素.最后一章是"创作小说的检查z,叙述了对小说初稿进行检查时可以提出的各种问题,而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小说初稿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作出适当的修改和润饰,直至小说通顺流畅,有趣易读,真实可信.此外,在小说定稿时还要进行仔细的校对,涉及标点符号、段落划分、大小写字母、拼写、语法和惯用法等.
本书的第三部分"超越基础"分两章:大师赏析,冲破发表的障碍.前者以书中上文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美国短篇小说大师霍桑的小说《胎记》的各种组成要素.而后者为如何使作品得以发表问世提出了颇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如研究杂志、与编辑取得联系等.
在阅读本书时,读者要抓住理论阐述部分的要点,并把理论阐述与小说范例紧密结合,注意避免只记忆理论阐述的条条框框.同时,短篇小说的范例中的大多数语言较难,需要参照注释仔细阅读,体味作家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怎样写好短篇文章
写文章必须是有感而发的,不然的话写出的文章会很生硬,没有感情投入,而且像无病呻吟.所以,感情投入是最重要的,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