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别名有哪些?
中医,是相对西医而言的.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有独特的内涵和丰富的称谓.下面是关于几个中医的别名称谓.
第一个名字是岐黄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岐黄之术.自然,岐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名字叫青囊
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
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名称唤杏林
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
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名字称悬壶
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葫芦里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中医入门有何方法?我是因为读黄帝内经而迷上中医的,但也是因为它太难而中断,现在我想重新拾起这个爱好
按我的来可以成为好中医,但是........难!
1.先看中医基础学!,这个必看,因为这个事标准教材!熟练理解,五行阴阳
顺带看看黄帝内经也行,但是以中医基础学为准,治死人可是要偿命的,现在不是古代!
2.去药局或者药店当抓药和抄方子的伙计1年!(最少一年) 熟悉药性认识药,别直接来象个傻子一样,连药都分不清,这样也有助于你以后的成长和进一步理解方子,我干时也有时看着老师开的方子结果拿药时拿错了........方子基本很多事重复的,老师开完方子后来你如果真的很熟完全可以发现老师方子里少几位药!! 另,这个时候就要开始记方子了啊
3. 混了那么久就改开始学治病了,这个环节现在比较困难,因为真想认真带徒弟的中医不多,你和老师同时号脉左右手,同时提问题,和老师碰答案,看看治疗思路是否一致,这个过程少3年多8年,我的建议是最好15年,切忌切忌,病理实际是很复杂的,号脉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当你没发现,病人也没提供时,你的药不但无益可能会加剧病情!!!!!!三思啊,所以你会发现60岁以上的老师傅看病时非常慢的,这个环节现在断层比较厉害
4,出徒后,就是自己修为了,看书!上面第2个环节忘了交代了,把中医四大经典在第2环节必须看完,这个是成为好中医的基础!
放眼望去,中国历史上璀璨夺目的名医太多了,唐以后他们留下的著作非常之多,老的工作者也把很多文言文汇编和整理了出来,自己看病例和方子再悟,会更上一层楼
等你到55岁时基本就可以成为优秀的中医了
最后送你一句话 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
行医三年,天下无可医之方
黄帝内经的经典处方?
经典之作是麻沸散
中医最早的名字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