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原来的唐诗《锄禾》要改为《悯农
唐诗《锄禾》本就是唐代宰相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因此教材改版是有史可考的,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唐诗《锄禾》本就是唐代宰相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
《锄禾》(或《悯农》)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唐代诗人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首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锄禾
悯农为什么叫锄禾
因为悯农是农民
为什么<<悯农>>在小学课本里叫<<锄禾>>
《锄禾》是锄禾日当午....《悯农》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夫 犹 饿 死. 锄禾和悯农是同一首诗只是悯农有好几版本的诗,锄禾也是其中一首,他们主要描写粮食来之不易和农民的辛苦让我们节约粮食.
悯农和锄禾有什么区别
《悯农》里有"锄禾日当午"的句子,但有些版本取了这首诗的首二字做此诗题目,于是题目就叫《锄禾》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以前名为《锄禾》,现为何改为《悯农》?
我们通常说的《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是